1、缴公积金亏不亏
我国各地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,虽不完全一致,但绝大部分省市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%以上。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偏高,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%至70%。
社会保险部分:每个月公司缴纳:550.87元;每个月个人缴纳:195.47元
养老保险:单位,20%,个人,8%
医疗保险:单位,8%,个人,2%
失业保险:单位,2%,个人,1%
生育保险:单位,0.5%,个人不用缴费
工伤保险:单位,0.5%,个人不用缴费
住房公积金:公积金缴存比例为单位和职工个人各5%-12%。
给大家算笔账,如果你税前工资是10000元。10000元税前应缴纳3000*3%+2000*10%=290元税款。剩余10000-290=9710元。按当前的社保缴费标准,个人需要缴纳2%的医疗保险、8%养老保险、12%的住房公积金。总共需要支出2200元。最终个人税后+扣除社保所得9710-2200=7510元,公司要支付4430元。如果不交,同时假设公司愿意把交公部分返还给职工,到手就是14430元,差了6920元,占到了工资的69%。
从2020年开始,据说退休年龄要延长到65岁,一个人大学四年23岁毕业开始工作,到退休要工作42年,每年交4430*12=53160元,工作一生要交223.27万元,这是总支出。
结合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5岁左右,65岁退休,大概能拿十年,退休金估计也就7000元,一年8.4万,十年就是84万,表面上看,也就亏个139万!
(这么计算只是极端,公司也不会全返给你的,在这里也就是大概计算)
2、五险一金到底有什么用
养老保险分2个账户,一个是个人账户,一个是统筹账户。
自己个人缴纳的部分8%,都会存在自己的个人养老账户里面,还会有一定的利息,公司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,由国家统一管理。
累计缴满15年,达到退休年龄,就可以按照退休地的标准,安安心心的领取退休金了。
医疗保险
也分2个账户,一个是个人账户,一个是统筹账户。
个人账户:就是医保卡里的余额,如我们日常用来买药、看病的钱,由个人支配;
统筹账户:由医保中心管理,参保人员发生符合当地医保报销的费用时,由国家承担。
生育保险
主要有两个用处:一报销生产手术费,二是领取生育津贴。
举个例子
当事人怀孕时可报销部分检查花费2000元,生孩子住院花费2000元,产假天数98天,日常单位月平均工资8000元,那么她可以拿到多少呢?
2000+2000+8000/30*98=30133元
这笔钱不是公司发的,而是生育保险基金给你发的生育津贴。
而且生育津贴的领取,不以个人月平均工资为计算标准,而是以整个单位月平均工资为标准,所以如果自己工资低,但全公司月平均工资高,会拿到超额费用。
失业、工伤保险
总之可以忽略不计,领起来比较麻烦,也没几个钱,而且最好别遇到
住房公积金
职工和单位缴纳比例是一样的,最低5%,最高12%。与五险不同,住房公积金公司和个人缴纳部分全部归个人账户所有,买房、租房、修建甚至是重大疾病都可以提取。不过很难办。
3、为什么现在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
其实咱们的社保是从1995年才开始的,2011年才开始强制执行的,到现在也就28年的时间。很多人都理解错了,我们是的养老金制度是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,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积累制,两种方式结合。筹资原则是以支定收,不留积累,养老保险负担实行代际转嫁,即由在职职工一代人负担已退休职工一代人的养老保险费用。但这种模式的问题是:一旦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比例大幅度提高,就将使统筹费率发生大的波动,从微观上,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稳定,并削弱企业竞争力;从宏观上,国家对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承诺将难以兑现。
五险一金本质上就是税啊,你理解为医疗税,养老税,失业保障税,生育税,当然公积金算福利。交税就没有合算不合算了,你只能选择交,或者不交,不交你就脱离了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和保障体系,这个代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划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