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,位于6°27′N,3°24′E,处于西非东南部的国家,非洲几内亚湾西岸的顶点,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,北边的尼日尔,东北方隔乍得湖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,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,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。尼日利亚国土面积92.38万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800公里。
尼日利亚全国地形复杂多样,地势北高南低。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;南部低山丘陵,大部地区海拔200-500米;中部为尼日尔—贝努埃河谷地;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面积1/4,平均海拔900米;东部边境为山地,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。
尼日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,总体高温多雨,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,年平均气温为26~27℃,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2.2°C,最北部可达40.6°C。
尼日利亚是非洲古国。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。
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了卡奈姆-博尔努帝国。14至16世纪,桑海帝国统治尼日利亚北部。
1472年葡萄牙入侵。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。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,称“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”。
1947年英国批准尼日利亚新宪法,成立联邦政府。1954年尼日利亚联邦取得内部自治权。
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,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。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。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,长期由军人执政。
1993年11月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接管政权,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和联邦执行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。1999年5月29日向民选政府交权。
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,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(欧佩克)成员国之一。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。
尼独立初期为农业国,棉花、花生等许多农产品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。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,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。为改变本国经济对石油工业的过多依赖,尼政府已实施天然气开发战略,大力开发国内丰富的天然气资源,以达到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。农业日渐萎缩。资源丰富。
旅游资源丰富,如瀑布、海滩、赤道森林等。多数旅游点管理不善,游客很少。主要旅游景点有:阿达玛瓦州的宿库卢文化遗产,夸拉州的奥乌瀑布,博尔诺州的乍得湖寺院,伊莫州的奥古都湖等。
尼日利亚自然资源丰富,包括天然气、煤、矾土、钽铁矿、黄金、铁矿石、石灰石、锡、铌、石墨和锌等30多种矿藏。尽管这些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储量,但该国的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。已探明石油储量372亿桶,居非洲第二位,世界第十位,以开采速度可再开采30年。
尼日利亚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,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5.3万亿立方米,居世界第八和非洲第一位,已开发量仅占总储量的12%。煤储量约27.5亿吨,为西非唯一产煤国。森林覆盖率为17%。
尼日利亚全国总人口1.73亿,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。尼日利亚人口增长率为2.54%。
尼日利亚人口分布不均衡,南部雨林区和北部草原区人口较多,尤其是南部沿海地带和三角洲地区,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%,却聚集着全国近一半的人口。中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。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城市为拉各斯、卡诺、伊巴丹和首都阿布贾等。
尼日利亚全国有250多个民族,其中最大的3个部族是北部的豪萨-富拉尼族(占全国人口的29%)、西南部的约鲁巴族(21%)和东部的伊博族(18%)。
其他比较大的部族还有:卡努尼族、伊比比奥族、蒂夫族、伊贾族、埃多族、安南族、努佩族、乌罗博族、伊加拉族、伊多马族。此外,尼日利亚还有少数的英国人、印巴人和亚裔人。
豪萨族是细分萨赫勒地区的一个民族,主要聚居于尼日利亚北部和尼日尔东南部,他们使用属于乍得语族的豪萨语,一般信仰伊斯兰教。
富拉尼部落是西非最大的部落之一,发祥于非洲大陆塞内加尔河流域机器南方的富塔贾隆高原。
约鲁巴族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西南部的萨赫勒草原与热带雨林地带,另有少数分布在贝宁、多哥和加纳。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。
伊博族是西非主要黑人种族之一,主要分布于尼日利亚东南尼日尔和河口地区,另在喀麦隆也有较多分布。主要信奉天主教,但也保留了大量原始宗教成分,另有小部分一拨人信奉犹太教。
尼日利亚官方语言为英语。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、约鲁巴语和伊博语。
尼日利亚全国居民中50%信奉伊斯兰教,40%信奉基督教,10%信仰其他宗教。
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。著名的诺克、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享有“黑非文化摇篮”的美誉。
独立后,尼日利亚现代艺术、民间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绘画等都有较快发展,产生了一批著名小说家、戏剧家、诗人和表演艺术家。1977年尼主办了第二届世界黑人和非洲人艺术文化节。
尼日利亚是世界上电影业最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,拥有著名电影工业基地瑙莱坞,年拍摄电影数量仅次于印度宝莱坞和美国好莱坞,居世界第三位。
尼日利亚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国家,黑人人口占非洲黑人的五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