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小年是几号(雍正为小年背锅)

  • 100人浏览   2024-09-28 11:38:02

农历小年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,祭灶就是小年主要的习俗之一。如此重要的小年,却出现了南北方之分,而且还不是同一天,为什么呢?

最初南北方的小年都是同一天,腊月二十四,也叫“交年”,意思是旧年和新年在这一天交接,《东京梦华录》中就有记载:“二十四日交年,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,备酒果送神,烧合家替代钱纸,帖灶马于灶上,以酒糟涂抹灶门,谓之‘醉司命’。到了南宋,才出现了“小年”的叫法,《武林旧事》中描述“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,三十日为大节夜”。

小年


那什么时候出现分歧了呢?

有一种说法是每年腊月二十三,清朝皇帝会在坤宁宫祭祀神灵。但因为当时习俗是腊月二十四是祭祀灶王爷,雍正皇帝为了节省开支,将拜祭灶王爷和拜祭祖先放在了同一天。之后,清朝贵族王侯纷纷效仿,因此有了皇宫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而民间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的差别。可首先二十三坤宁宫祭祀的是哪位神?无论满汉习俗,腊月二十三并没有单独祭祀配享的神。其次,从一些文献资料上看,至少在乾隆时期,祭灶都还是在腊月二十四进行。《清嘉录》中:“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,是夜送灶。”《清朝野史大观·清宫遗闻》中也提到乾隆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会在坤宁宫祭祀灶神。

雍正这背了很多年的锅终于可以卸下了,但有一点没说错,南北小年的分歧确实出现在清朝,也确实和一位皇帝有关,那就是嘉庆。清嘉庆二十年《温江县志》:“十二月二十四日,旧传灶神上天奏事,先于二十三夜,各具香花、酒果、灯烛、场糖、钱褚致祭。”灶神是二十四上天庭,只不过把祭灶提前到二十三晚上进行。

原因是体恤关怀臣子,按习俗,腊月二十四祭灶都是家中男主人,有“男不祭月,女不祭灶”的说法,而军机大臣需要值夜班以便随时奉诏,不能回家祭灶。这样值班的军机大臣也能祭祀家灶了。

这一改,上行下效,中国北方更是在国家政治中心,受官气影响较重,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,相反,南方远离政治中心,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。而水上船家,多是鱼米之乡,多是习惯腊月二十五。这就是后来民间流传着的小年俗语“官三民四船五”。

从目前来看,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,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,像海南的小年则是农历十五元宵节。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,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起,云南部分地区则是正月十六。

可知,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,由于各地风俗,被称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尽相同。但最主要的还是南北小年的日子,随着时代变迁,科技的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,南方人在北方过小年,北方人在南方过小年,已经非常普遍,习俗也仅仅是因人而异,地方上差别逐渐缩小了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力笋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