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温故知新的意思(中国哲学基础概念:温故知新、小辨、​九思、三愆、三戒)

  • 100人浏览   2024-09-30 09:38:21

温故知新 春秋孔子用语。从温习旧有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三国魏何晏《论语集解》:“温,寻也。寻绎故者,又知新者,可以为人师矣。”认为“知新”是在“温故”的过程中获得的。南宋朱熹作了阐述和发挥。将“温故”和“知新”两者看作辩证的联系。“温故方能知新,不温而求新,知则亦不可得而求矣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四)。又说:“新者只是故中底道理,时习得熟,渐渐发得出来。”(同上)没有“故”的知识基础,就不能有“新”的发展。肯定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,但“知新”也必须涤去陈腐的“旧见”。指出“若不濯去旧见,何处得新意来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一)。

小辨 春秋孔子所反对的一种思维方法。辨,区别,明察;小辨,细微之别。实即指诡辩。孔子认为:“辨而不小。夫小辨破言,小言破义,小义破道。”(见《大戴礼记·小辨》)《孔子家语·好生》篇载:孔子曰:“小辨害义,小言破道。《关雎》兴于鸟,而君子美之,取其雄雌之有别;《鹿鸣》兴于兽,而君子大之,取其得食而相呼;若以鸟兽之名嫌之,固不可行也。”可见孔子所说之“辨”指从实质上区分事物,小辨则指惑于名称而不知大义、大道,故曰“小辨害义”。以小辨理政,则无以明察为政之道,故“小辨害治”(《说苑·谈丛》),强调治国安邦必明大道、大义,方可依礼行事,纠缠于名词之细微区别则必失误。

九思 春秋孔子哲学、伦理思想的概念。指君子在求知、修身中应有九种思考。孔子说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(《论语·季氏》)意谓当其视,思考视明与否;当其听,思考听清与否;其脸色,考虑温和否;其容貌仪态,考虑庄矜否;其言语,考虑忠诚与否;其工作,思虑认真与否;其遇疑,考虑向人请教与否;其欲怒,考虑后患与否;其见可得,思虑当义与否。朱熹引程子曰:“九者各专其一”,又认为九思“非杂然而思也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四十六)。

三愆 春秋孔子用语。指言论失时的三种过错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侍于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;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”即不该说而说,该说时不说,不能察颜观色而随便发议论。反映了孔子的处世思想。

三戒 春秋孔子用语。指戒色、戒斗、戒得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属儒家道德修养的内容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力笋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-15